在龐大的盾構機部件中,盾構導向系統是盾構機按照設計軸線進行掘進的“中樞神經”,它包括全站儀、后視棱鏡、激光靶。要想盾構機沿著正確的方向掘進,就必須保證全站儀和后視棱鏡的平穩性,而全站儀托架穩固就是全站儀保持平穩的關鍵。
?
以往穩定全站儀托架的方法是利用膨脹螺絲在隧道的最內層屏障——盾構管片上鉆孔,將托架直接固定在管片上。可全站儀托架每天需要重新安裝1-2次,采用這種安裝方式,費時又費力。如何優化全站儀托架,使盾構導向系統更加穩定,提升換站效率,是地鐵三部盾構測量團隊面臨的第一個挑戰。為了這事兒大家可是想破了腦袋,測量團隊的成員聚在一起頭腦風暴,眾人拾柴火焰高!
?
“我們可以運用強制對中原理,利用現有隧道頂部固定管片的螺栓,將下方連接托架的槽鋼固定到該螺栓上,做一個可拆卸的托架!這樣可以大大節約在管片上鉆孔的時間,省時又省電!”主管趙金凱提出了第一個點子。
?
大家照著理想中的方案,嘗試著做出了第一個托架。可是在測試了幾次之后發現,僅用一個槽鋼焊接鋼板的托架有些單薄,還是會產生輕微的晃動。對于全站儀這種精密儀器來說,細微的晃動也會造成巨大的誤差。
?
“不如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一個升級,改用兩個槽鋼來連接托架。”
“可以在槽鋼與螺栓連接處再焊接一小塊與螺栓口契合的鋼板起到固定整個托架的作用。”
“這兩個主意好!”
托架有了眉目,大家積極性越來越高!穩定性的問題得到解決,接下來是最關鍵的——角度問題,如何保證托架最終與地面平行?
?
趙金凱繼續帶大家一起想辦法,他提出用量角器直接測量角度,發現幾次測量的數據差距懸殊,誤差太大——第一次量角失敗。
隨后,大家又提出把鐵絲掰彎模擬出夾角的輪廓,再進行測量,嘗試后發現鐵絲韌性太強,無法實現——第二次量角失敗。
接二連三的嘗試,杜小偉備受啟發:“我們可以用紙板來代替鐵絲,紙板可以嚴絲合縫的貼到管片上,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紙板彎曲的角度就容易多了。”
?
果然,第三次量角成功了!此時,大家已經連續奮戰了兩個晝夜,即便如此,測量團隊還是決定趁熱打鐵,趕緊將托架加工出來!
?
說干就干!杜小偉負責在鋼板上畫出模型的輪廓讓師傅加工;齊榮飛負責把加工好的托架進行打磨;趙金凱帶著其他人安裝托架……大家齊心協力,幾經研究后,改良的托架應運而生!
?
這小小的改良不僅保證了全站儀的平穩性,更極大地提高了盾構導向系統測量換站效率。改良后,全站儀托架上的托盤可以左右調節,兩個槽鋼可以前后移動,整套裝置都可以靈活拆卸,每次安裝托盤的時間從之前的2小時縮減到40分鐘。
新型托架安裝完畢后,盾構測量團隊的小伙子們早已滿頭大汗,可大家卻高興得合不攏嘴。2018年9月8日,輕軌三號線東延線遼長區間左線貫通,盾構出洞時,橫向、縱向及高程貫通誤差均小于1厘米,測量團隊的小伙子們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緊鑼密鼓地迎接下一個挑戰……